
政府投資基金注入金融活水 耐心資本滴灌汽車產業全鏈條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包括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支持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發展,讓更多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還提出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健全創投基金差異化監管制度,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發展創業投資、壯大耐心資本。
這讓包括汽車在內的產業界感到歡欣鼓舞、信心倍增。政府投資基金是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支持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政策工具。今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從基金設立、募資、運行、退出全流程提出了7方面25條措施,旨在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政府投資基金管理體系,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強調“突出政府引導和政策性定位”、“明確基金定位”,以及“政府投資基金要聚焦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市場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薄弱環節,吸引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值得一提的是,《指導意見》還明確提出“產業投資類基金要在產業發展方面發揮引領帶動作用,重點投資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延鏈補鏈強鏈項目,推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在《指導意見》出臺前后,各地方就已有不少政府投資基金聚焦汽車產業鏈,尤其是新能源、智能網聯領域。記者就此進行了粗略的梳理,一窺各地方以政府投資基金培育汽車業新質生產力的決心與信心。
浙江省
今年2月18日,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在杭州正式成立。據了解,該基金總規模70億元,是“4+1”專項基金群落地的第17支基金,也是規模最大、期限最長的一支產業集群基金,還是首支由杭州市國資主導的產業集群基金。
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由杭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旗下“國舜投資”負責管理,并與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屬“金投鼎新”聯合管理,采用“直投+子基金”的模式,基金重點投向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涵蓋關鍵材料及零部件、整車制造、汽車后市場等上下游產業鏈環節,以及與新材料、新能源、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智能網聯等方向的交叉領域。2021年,杭州就通過創新基金出資10億元與錢塘區組建專項子基金,專門支持零跑科技的發展。此外,浙江省產業基金還投資布局吉利智馬達、敏華汽車、華朔科技等38個項目,協同招引國鴻氫能、斯年智駕等細分領域龍頭企業。
浙江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基金要緊扣“骨干企業、關鍵賽道、重大項目”等投資方向,立足杭州、輻射全省,聚焦智能駕駛、車規級芯片、固態電池等關鍵賽道,全力支持保障骨干企業發展、重大項目落地,推動新能源汽車領域出現更多“杭州六小龍”級別的明星企業。
2024年,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90萬輛,創歷史新高,新能源汽車產業營收突破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9.5%,已成為浙江省第5個產值破萬億元的特色產業集群。
江蘇省
今年2月12日,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第二批產業專項基金集中簽約,共22支、規模408億元,包括規模20億元的蘇州新型能源及智能座駕產業專項母基金,以及江蘇多個城市的先進制造、高端裝備、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專項母基金。
2024年6月,江蘇省舉行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啟動運行暨首批產業專項基金組建發布會。據介紹,江蘇省級母基金總規模500億元,與設區市、省屬企業合作設立3類產業專項基金,分別為未來產業天使基金、設區市產業專項母基金、省屬企業產業專項基金,產業專項基金還將進一步吸引產業資本、社會資本、保險資金、社保基金以及外資,設立一系列產業子基金,構成3層架構。首批產業專項基金14支、506億元,其中設區市產業專項母基金10支、466億元,未來產業天使基金4支、40億元。例如,江蘇省級母基金聯合常州市組建江蘇省新能源(常州)產業專項母基金,總規模50億元,由省市兩級母基金共同出資設立并共同管理,旨在通過省市聯動,形成縱向合力,重點圍繞新能源汽車、新型電力系統、新一代光伏技術、氫能、新型儲能等產業領域進行投資布局,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一批領跑新能源細分領域、掌握新能源關鍵技術的“專精特新”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
廣東省
今年2月28日,大亞灣區粵科產業母基金項目投資簽約暨招商對接會舉行。此次簽約項目與子基金合計規模超20億元,涵蓋汽車、高端制造、半導體、新材料等領域,將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撬動社會資本形成“乘數效應”,打造“基金+園區+產業”生態閉環。
2024年6月,深圳市投控基石新能源汽車產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宣布通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基金總規模50億元,首期備案規模15億元,由深圳市引導基金、深投控、深圳坪山引導基金、深汕引導基金、寶安區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匯通金控、深圳市龍崗區引導基金、深圳市深投控基石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8家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其中國資占主導,將100%圍繞可導入到深圳的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企業的全產業鏈進行投資。這是深圳市首支正式備案用以支持深圳“20+8”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性子基金,同時也是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參投的首支“20+8”產業基金。
2023年10月,廣州產投新能源專項母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新能源專項母基金”)成立,基金出資額為100億元,主要布局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發電及儲能、氫能應用、智能電網及充換電、碳處理以及能源數字化等重點領域產業鏈。2024年10月,新能源專項母基金聯合廣汽資本、中銀資產完成對孔輝科技的投資,并引進其在廣州黃埔區設立生產基地。
湖北省
2023年10月,湖北省政府引導基金參股的武漢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基金設立,該基金目標總規模100億元,首期30億元,由湖北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中國銀行湖北省分行、武漢產業發展基金、武漢創新投資集團、江夏科投集團以及黃石、鄂州、孝感、黃岡、咸寧等城市出資平臺聯合發起設立;重點投向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智慧物流等領域,按照“子基金+項目直投”方式,發揮基金杠桿效應,以投資引領產業落地和聚集,推動武漢都市圈的產業結構與經濟體量全面高質量發展。
2023年9月,總規模100億元的湖北長江車谷產業投資基金正式成立。該基金將作為省級專注于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母基金,圍繞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細分方向,構建千億級汽車產業基金群。長江產業集團聯合武漢市、武漢經開區及國內整車龍頭企業共同發起設立湖北長江車谷產業投資基金,首期規模20億元,下設圍繞整車企業產業鏈投資的子基金、支持重大產業項目落地的專項基金等,匯聚國內主流車企資源,助力“中國車谷”建設,進一步夯實湖北省汽車產業領先地位。2023年3月,總規模500億元的車谷產業發展基金成立,以“產業+資本”為核心,打造“產業投資、科創孵化、資產經營、園區開發”四位一體國有資本產業投資平臺,采取“母基金+重大項目直投+專項基金”等方式,招引、支持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龍頭企業、有技術有市場的高成長性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布局、投資中國車谷。目前,武漢經開區已建立覆蓋企業發展全周期的投資服務體系,培育了4家“獨角獸”企業,有力推動武漢經開區產業創新。
北京市
今年2月10日,北京經開區產業升級股權投資基金(以下簡稱“產業升級基金”)二期完成注冊設立。據了解,產業升級基金二期由北京經開區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以下簡稱“政府引導基金”)二期出資,總規模為40.01億元,由北京亦莊國際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基金管理人,將對經開區內重點產業項目進行股權投資。截至目前,產業升級基金一期已完成決策35個項目,決策金額47.76億元,已實際對24個項目出資34.698億元,對芯馳半導體、輝羲智能、鑒智科技、銀河航天、小馬智行等項目進行了投資。
同在2月,北京順義汽車產業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成立,執行事務合伙人為北京汽車集團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額10億元,經營范圍包括創業投資,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2024年12月,北京順義汽車產業投資基金正式發布,規劃總規模20億元,首期10億元,由北汽產投和順義區政府投資基金的管理機構北京工順投資共同管理。北京順義股權投資引導基金與北汽集團緊抓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機遇,共同設立北京順義汽車產業投資基金,將助力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產業招引,精準聚焦落地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的零部件企業,錨定智能化、電動化、共享化和綠色化的發展方向,推動順義區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安徽省
2024年11月,安徽省發展改革委根據《安徽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組建方案》、《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題基金組建方案》等要求,公開征集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題基金(第二批)子基金管理機構。
2023年4月,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題基金在蕪湖啟動運營。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題基金總規模180億元,采取母子基金架構,主要投資于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包含整車制造、零部件、材料、設備制造、汽車服務等領域及上下游產業鏈。其中,合肥瑞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為母基金管理機構,中金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為子基金管理機構。該主題基金落地蕪湖,將強化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的首位產業定位,加快構筑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生態。蕪湖將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作為首位產業,堅持“首位產業、首位支持、首位推進”,為安徽加快打造世界級的萬億汽車產業集群作出更大貢獻。
2024年,蕪湖汽車總銷量達262.28萬輛,占全國總銷量的8.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58.63萬輛,同比增長232.7%;出口量115.2萬輛,占全國出口總量的19.5%。總部位于蕪湖的奇瑞集團2024年帶動全市汽車產業實現營收5840億元,同比增長31.4%,相當于每天創造16億元產值。同期,在關鍵零部件領域,蕪湖實現重要突破:動力電池年產量30.54GWh,驅動電機16.74萬臺,電控系統1727.75萬臺,本土配套率達69.25%。
重慶市
今年3月2日,千里科技發布公告,將與重慶兩江產業基金、重慶產業母基金、吉利、重慶邁馳、路特斯等合作方共同簽署《車BU投資框架協議》,快速介入智能駕駛領域。
2023年,重慶兩江新區國有企業共同出資設立總額200億元高質量發展產業投資基金。該基金由兩江產業集團、兩江投資集團作為母基金主要發起人,兩江基金公司作為基金管理人。母基金總規模200億元,投資采取“母基金+重大項目直投+專項基金”等方式,力求撬動400億元社會資本,匯集形成總規模600億元的產業基金集群,將圍繞兩江新區“汽車產業集群龍頭引領、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建圈強鏈、科技創新企業集結登峰、企業上市揚帆行動”4大計劃,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新區重點發展產業,構建企業全生命周期投資體系,瞄準行業龍頭企業、有技術有市場的高成長性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
2022年,重慶市組建市產業投資基金,統籌整合各方資金資源,目標規模400億元,基金來源主要為財政安排、存量市級政府投資基金、國有企業出資及基金收益等。該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形式市場化運作,采取直接投資、特定項目基金、專項子基金、跟投基金等方式,根據相關信息,子基金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領域或主投專精特新企業。其中,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領域重點關注汽車整車、汽車電子、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電機控制器(MCU)、整車控制器(VCU)、車載芯片、智能座艙、智能終端系統、汽車軟件等領域具備核心技術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或系統開發企業。
今年1月,總規模100億元的上海未來產業基金發布投資策略。作為上海市政府設立的投資母基金,該基金將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戰略,成為聯合社會資本共同投資、孵化前沿科技的耐心資本和戰略資本。
2024年8月,上海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發布,總規模1000億元,包括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母基金以及未來產業基金。其中,上海國投先導人工智能私募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規模為225億元,落地徐匯區,人工智能母基金重點投向智能芯片、智能軟件、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等領域,通過子基金投資、直投、生態運營等運作方式,發揮“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產業培育、并購整合、補鏈強鏈功能。
另外,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的子公司——上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也完成了增資,注冊資本由11.3億元增至50億元,其全資子公司上海信息技術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也大幅增加。
202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期強化投資促進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政策措施》的通知,支持社會資本、園區平臺、國有資本等參與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的系列產業投資基金,助力上海高質量招商。該項政策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3大先導產業,以及智能終端、綠色低碳、數字經濟、元宇宙4個新賽道產業,集成電路領域將聚焦芯片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等關鍵環節招商,人工智能領域將加快招引智能芯片、核心算法、操作系統等項目,加快優質項目落地;還將引進一批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智能穿戴等項目。
(省市排列不分先后)
消息來源:中國汽車報